苦荞麦属蓼科双子叶植物,俗称苦荞,学名鞑靼荞麦(F.tataricum)。苦荞麦性喜阴凉,耐瘠薄,多生长在高寒山区,籽粒供食用。它在世界上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山区是苦荞麦的主要产区之一。
祖国医学《本草纲目》记载:苦荞麦性味苦、平、寒,有益气力,续精神,利耳目,降气宽肠健胃的作用。现代临床医学观察表明苦荞麦粉及其制品具有降血糖,降血脂,增强人体免疫力的作用,对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中风等病人都有辅助治疗作用。这些作用都与苦荞麦中含有的营养成份有关。
据科学工作者证实,苦荞麦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类物质,其主要成份为芦丁及槲皮素。芦丁含量占总黄酮的70% 左右,槲皮素含量占总黄酮的 20%左右,芦丁又名芸香甙、维生素P,具有降低毛细血管脆性,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在临床上主要用于糖尿病、高血压的辅助治疗。
友情链接: 中国农业信息网 | 中国天气 |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 中国农业科学院 | 陕西农业网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主办 : 农业农村部小宗粮豆专家指导组 承办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小杂粮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 2003-2018 小杂粮网(mgcic.com) 陕ICP备16012101号-4
地址 : 陕西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邰城路3号 联系邮箱 : mgcic.com@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