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园地
产业园地>>发展小杂粮产业的再思考
 

发展小杂粮产业的再思考

来源:  |   作者:   |  发布日期: 2003-10-28   |  阅读次数:4288次

  
林汝法
(山西农业科学院,太原030006)

  关于发展山西小杂粮产业,2000年有一个"山西省小杂粮产业化的思考”,随后收编于2002年出版的《中国小杂粮》一书中。现再就发展小杂粮产业谈一些新的认识,供讨论参考。
  一、概念明示

  1.什么是小杂粮? 小杂粮是小宗粮豆作物的俗称,泛指日月小(生育期短)、种植面积少(国家统计不列明细)、种植地区和种植方法特殊、有特种用途的多种粮豆,其特点是少、小、杂、特。关于小杂粮作物各类因地域不同其认知略有差异。一般说来包括的作物有:荞麦(甜荞、苦荞)、燕麦(莜麦即裸燕麦)、大麦、糜子、黎子、薏仁、籽粒苋以及菜豆(芸豆)、绿豆、小豆(红小豆、赤豆)、蚕豆(大豆)、豌豆、豇豆、小扁豆(宾豆)、黑豆(小黑豆、大滚豆――大豆的一种)、草豌豆等,也有把高粱、谷子也包括进来,还有将马铃薯和甘薯也包括进来。

  2.凸现小杂粮产业地位  小杂粮生产历史悠久,种植区域辽阔,种类多、品种资源优、品质优、产量大、在世界上有重要的地位,在国际市场上有明显的资源优势、价格优势和生产优势。因此,在实施种植结构调整中把小杂粮作为产业,积极组织农业科技部门对农村种植结构进入深入研究,利用农业资源区划成果,因地制宜发展小杂粮生产,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依托、商贸为龙头、标准化生产的循环经济,实现贸工农一体化、销加产一条龙发展的基本思路。树立"市场农业”、"品牌农业”、"比较价格”的新思维,以优质化、多样化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加强小杂粮产业的标准化、市场化和国际化,凸现小杂粮的产业地位。

  3.小杂粮产业的支(承)点

    循环经济

    粮食增产潜力

    食品延伸

    国际贸易

    小康社会建设

  ·循环经济*选择小杂粮产业

  小杂粮生育期短,耐旱耐瘠,适应种植范围广,可在高海拔冷凉山地和山旱薄地种植;能与大宗作物间作套种;是救灾作物,好茬口。在种植地区和季节安排上具有不可取代性和互补性。

  ·粮食增产依靠小杂粮产业

  人口增长、耕地减少、环境恶化是人类生存面临的三个难题。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报告,"发展中国家仍有7.8亿的人口由于不能获得足够的食物不能维持日常的营养需要”、"有20%的人口处于经常性的营养不良”。据国际食品政策研究所发布预测报告认为,未来20年里,预计世界人口每年增加7500万元,到2020年,世界谷物产量需比目前增加40%,才能满足届时75亿世界人口对食品的需求。因此,确保粮食安全一直为联合国及各国政府所关注。

  由于世界人口在不断增加而可供耕种的土地却在逐年减少,这就意味着未来再增加谷物产量基本上只能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来实现。以山西省为例,1990-1996年小杂粮种植面积占14.72-17.95%,而产量仅6.35-8.84%,单位面积产量小杂粮不及其它作物的一半(41.77-49.25%)。小杂粮平均产量水平与大面积试验生产水平比较,差数明显,每公顷差数荞麦1.5t、莜麦2.4t、绿豆1.65t、小豆1.0t、豌豆、蚕豆1.0-1.2t。因此,改善生产条件,发挥现有耕地潜力,依靠科技是提高小杂粮单产、增加粮食总产,确保粮食安全的潜力很大。

  ·食品延伸小杂粮产业

  农业和食品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在拥有世界人口最多的中国,不论在过去、现在或将来,有效地解决"吃饭”问题,都是关系到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和社会稳定的头等大事。在进入农产品供给"总量平衡、丰年有余”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经济需要发展、人民需要健康、食品产业需要发展。食品产业是世界各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重要支柱产业。全世界每年食品营销额达21800亿美元,居世界工业榜首。食品在美国是第一大产业,日、英、德、法都第二位,人均产值达1万美元,美国食品年销售额达8000亿美元,法国是5000亿美元,我国台湾省的经济振兴就是从食品业起家的,1995年总产值5363亿新台币(约合200亿美元),相当于农业总产值4111亿元的7.3倍,仅次于电力电子器材和化工,居第3位。

  食品产业关连着整个经济的发展,中西部经济滞后与食品工业不发达不无干系。而小杂粮营养丰富,含有特殊营养素,是未被充分利用的作物,是健身食物源,工业原料源,有机食品源,养殖业的饲料源,是传统食物源,又是现代食物源。现在欧美富人餐桌已摆上过去东方穷人的食品――小杂粮健身食品,因此健康食品产业的发展将凸现小杂粮产业。

  ·国际贸易促进小杂粮产业

  在国际贸易中,我国出口国外的土特产品中,小杂粮是大宗产品。而且,自我国成为世贸组织成员国后,小杂粮是我国少数安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小杂粮是我国传统出口商品,从出口规模看,近年来,我国小杂粮出口总量已占我国粮食出口总量的10%左右,1996年以来,小杂粮出口数量变化不是很大,根据海关统计,1996年是68Mt ,1997年上升到83Mt ,到1998年回落到61Mt,1999年达到创记录的95Mt,2000年降低为71Mt,2001年回升到81Mt,6年共出口465Mt,平均年出口77.5Mt,创汇金额3亿美元。出口1t小杂粮,相当于2.65t粮食。

  ·小康社会建设凸显小杂粮产业

  小杂粮在我国主要种植在原晋察冀、陕甘宁等为中国革命作出巨大贡献、而且生活改善相对滞后的革命老区,干旱、半干旱、冷凉、半寒冷的黄土和红土高原山区,少数民族地区,以及边远贫穷地区。多年来,由于我国种植业是"小杂粮不入流”,既影响了小杂粮的发展,也造成了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城市和农村等的经济差距。小杂粮是发展贫困地区经济、改善人民生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源。加强小杂粮的科学研究,发展小杂粮生产,形成小杂粮产业,有利于老、少、边、穷地区脱贫致富和经济发展,事关"改革、开放、稳定”的政治大局,事关农业、农村、农民"三农”的经济发展。可以说,贫困地区经济水平达小康之时,就是我国经济腾飞之日。

  二、商品、市场、贸易和企业

  1.商品  什么是商品?《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以货币交换为目的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泛指市场上出售的物品。那么小杂粮是商品吗?是,也不是。说其是,因为小杂粮是以货币交换的,在市场上出售的;说其不是,小杂粮最多是粮食式的商品,自给自足的经济下"余下的换点钱”,就不算真正的商品。当时代进入商品社会,即以货币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社会后,要发展小杂粮产业,就必须开发商品,开发能够使消费者动心花钱的商品,真真实实的商品。

  哪些是消费者动心花钱的商品?

  食物既商品。诸如长寿食品、健康食品、老年食品、糖尿病食品、休闲食品、快餐食品、冻干食品、生机食品、饮品等。

  食品因针对社会发展、膳食变化、生活水平、健康防病等诸多因素而生产。

  ·社会在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国经济在持续高速的增长,社会总体进入小康水平,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恩格尔系数(购买食物人均支出在消费总支出的比重)是判断国民生活水平的国际指标,1990年,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是54.2%和58.8%,到2000年,我国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首次低于50%,进入小康水平。2001年,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又分别降到37.9%和47.7%。

  ·膳食在变化  饭量小了,肚子大了。据统计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人年均吃粮145kg,而九十年代为88kg;饮食精了,吃食广了;吃饭是吃菜,追求原汁原味,有机天然,自找苦吃,吃糠咽菜。

  ·生活在提高  人是自然的产物,食物是人体健康和疾病的物质根源。

  生活水平在提高,人的寿命在延长,也导致人口老龄化。我国人口平均期望寿命已达71.4岁,比世界平均水平高5岁,比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高7岁。据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布,北京人的平均期望寿命从1949年50岁上升到2001年的75.5岁,每10年长5岁,近10年长1岁。同时,人口继续老龄化,65岁以上老人比例由1991年的6.35%上升到2000年的8.42%(接近10人中有1老人)。

  生活水平的提高,还使慢性病逐年上升,死亡人数10年上升了18%,脑血管病成第一杀手,占死亡人数四分之一,十年上升了25.6%。糖尿病增长最快,十年间死亡人数上升了133%,女性是男性的1.5倍,城区是郊区的1.8倍。40-49岁组死亡速度上升最快,据"11.14”世界糖尿病日报道,我国有糖尿病人5000万(约占3.8%),加上潜在威胁的8000万人,约合1.3亿人,即10个人有1个糖尿病人,糖尿病的发病率为4-8%,高血压人群有1.2亿,其发病率为10-12%。疾病不仅给人民带来疾苦,也给国家带来高额经济负担,从而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目前,我国城乡居民因疾病、损伤和早死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当于GDP的8.2%。可见,生物习惯病影响了健康,也带来了商机。

  2.市场 《现代汉语词典》对市场的注解一是商品交换的场所,二是商品行销的区域。这就告诉我们商品在什么地方卖和卖到什么地域的问题,要想把小杂粮产品行销全国,走向世界,必须重整市场营销观念,把资源优势变成现实的市场购买。

  ·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仅有资源优势是不够的,还须将其转化为市场优势。小杂粮已经开始受到人们青睐,市场前景和市场潜力很大,但资源优势不是市场优势,不是创造利润的必要条件,市场潜力也不是实现价值的关健,主要看谁先进入市场,占据消费者的心。

  ·以提高市场营销竞争力来创造市场优势  竞争是营销的灵魂,竞争使市场经济成为最有效的经济制度。市场营销的概念是以"发掘需求、满足需求、赚取利润”来表示,满足市场需求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就具备的基本素质。不考虑市场营销的竞争力,而是应该生产最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即最能卖出去的产品。

  ·流通是开发小杂粮产业的关键  流通决定生产。发达国家和发达地区发展无不依赖于市场的扩大,流通的顺畅,而经济不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也不外是忽视了市场,流通阻塞,经济发展滞缓。地区经济的发展能力一是取决于资源的充分利用,二是取决于产品的销售。在当今市场态势呈现"供过于求”而异常激烈的情况下,重视流通和市场开拓,提高流通速度就提高小杂粮的竞争力。企业要创造和保持竞争优势,一要创新,二要重视创新速度,三要重视流通速度。因此,推进小杂粮产业要把流通放在首位,一要建立最大的小杂粮批发市场,二要提高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的营销能力,提高流通速度;三要聚合小杂粮开发企业,提高聚合市场的开拓能力;四要有专卖店(柜)。

  ·整合营销传播,努力创造名牌产品  我们的时代已进入产品"无差异时代”,企业唯一的差异在于消费者相信厂家、产品和品牌所提供的利益。因此,企业整合营销传播中,小杂粮在整个营销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与消费者沟通,让消费者了解产品价值、价格信息,分销渠道、售后服务,努力创造名牌产品,以提高其营销竞争力和流通竞争力,迅速有效地把握市场机会,获利成功。

  3.贸易  贸易是商家商业活动,贸易是商品交换、是商业经营,贸易有如打仗,要运筹帷幄,在贸易中要"捕捉信息、闻风而动;抓住时机、果断决策;超前判断、把握前景”。

  ·捕捉信息、闻风而动  商场如战场,强调快速。但是强调快速取胜,先发制人,并非盲目简单迅速从事,而需捕捉丰富而准确的信息,因为在战争中,一个信息失时,会贻误战机,导致被动失败。在贸易竞争中,一个有价值的信息,可以使一个濒临倒闭的企业复苏。相反,失去一个有价值的信息,可能就是企业悲剧的开始。意外的成功只属于那些有心人。

  ·抓住时机、果断决策  商家贸易中最大的危险是犹豫不决,一个优秀的企业家,见到商机即有利的贸易时机,决不犹豫,遇到有利的贸易条件决不放过,失去了贸易的有利时机,就会使企业进入窘境,商机即时机,有时很神秘、隐蔽,"茫茫人海”,"昙花一现”,有时却又很公正地坦露在每一个人面前,却视而不见,都需要人去搜寻。商机是宝贵的,是成功的条件,但并不意味着胜利本身,在商机面前能果断地做出正确的决策,是能否利用商机的关键。机会总是别人给的,而唯有实力(包括决策)是自己给自己的。

  ·超前判断、把握前景  关于判断,毛泽东在1936年就很精辟的分析"正确的部署来源于正确的决心,正确的决心来源于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来源于周到的和必要的侦察,和对于各种侦察材料的联贯起来的思索。指挥员使用一切可能的和必要的侦察手段,将侦察得来的敌方情况的各种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索,然后将自己方面的材料加上去,研究双方的对比和相互关系,因而构成判断,定下决心,作出计划。”这是至理名言,说的是打仗,也是经商之道。判断是很困难的,正确与否,或黄金铺路、前景光明,或步入崎岖,前景险恶。更何况超前判断更为困难。因此,任何商家要想捷足先登,速者获利,也必须有见端知末,见微知著的预见性眼光,才能把握前景。

  4.企业  企业是从事生产、运输、贸易等经济活动的部门,应以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为其背景理念。企业产品要求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还要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企业的生命在创新,核心是企业文化的创新,诚信为本,义利相溶。实施"专家策划、企业实施、政府扶持”工程和名牌战略,实现"名人出名品、名品创名企、名企拥名人”和"产品养产品”的良性循环,走多元化、营养化、风味化、方便化和安全化的发展之路,依靠技术创新,带动农业结构优化,促进地域经济发展,实现"一个依靠、二个提高”――依靠产业致富,提高农民经济水平和人民健康水平。企业的最终发展,不仅要依靠自身的实力,还要取决于对市场的准确把握,要培养市场,耐心争取成功。

  三、科技、组织、品牌、基地和循环经济

  1.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小杂粮产业  重视和加强小杂粮的科学研究工作,以科技为先导,促进整个小杂粮产业的发展。根据小杂粮的地域资源优势,积极开展新品种选育和栽培技术研究。

  2.加强行业联合,组建农民自己的利益组织,提高生产力和竞争力  我国小杂粮产业发展中,要尽快组建由小杂粮专家、实业家、经营管理专家、外贸专家、新闻媒体等跨单位、跨行业代表参加的小杂粮组织、农民自己的利益组织(中介机构和农民协会),引导农民进行小杂粮的生产和销售,改变我国小杂粮生产、销售的无序状态;围绕增强小杂粮产业开发创新能力,支持和引导小杂粮生产加工企业与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外贸等行业的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加大新闻媒体宣传力度,及时发布信息,提高小杂粮产品质量、生产力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小杂粮产业化发展。

  3.树立品牌意识,以名牌促发展  小杂粮是我国传统的有竞争力的出口农产品,其中荞麦、绿豆、芸豆、小豆、豌豆、蚕豆等产品在国际市场已有一定影响,也占有相当大的份额。要加强小杂粮名牌产品的保护、创新和管理,明确名牌产品的生产地域、生产条件、质量标准、大力推行名牌战略,以名牌促发展。

  4.建立优质小杂粮基地,提高规模效益  尽快组织专人考察了解小杂粮生产现状,扶持发展优质小杂粮繁种基地、生产和出口创汇基地,形成产业。选择传统产区,按照适当集中、规模发展的原则,实行集中连片种植,形成规模生产;统一基地建设的生产标准,确保基地建设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益;对基地内的小杂粮产品按照国际市场的要求实行生产规范化、产品标准化;严格加强质量检测,做到生产、加工一体化;强化技术服务体系和综合管理措施,积极开发名优珍稀产品,提高产品质量,不断满足国内外贸易的需求。

  5.倡导循环经济,实现加工增值  要把小杂粮的初、深加工同生产紧密联系,立足国内消费,着眼国际市场;因地制宜地开发生产小杂粮系列加工食品,实现就地生产、纳入循环经济,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过程,就地加工增值,将优质小杂粮产品变成集"方便、食用、营养、保健”于一体的优质食品,进一步提高小杂粮的经济效益。

友情链接:  中国农业信息网    |    中国天气    |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    中国农业科学院    |    陕西农业网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主办 : 农业农村部小宗粮豆专家指导组      承办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小杂粮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 2003-2018   小杂粮网(mgcic.com)    陕ICP备16012101号-4

地址 : 陕西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邰城路3号   联系邮箱 : mgcic.com@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