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粮动态
杂粮动态>>固阳荞麦奏响产业振兴“丰收曲”
 

固阳荞麦奏响产业振兴“丰收曲”

来源:金台资讯  |   作者:   |  发布日期: 2025-09-15   |  阅读次数:22次

  

  包头市固阳县凭借独特自然禀赋与科技创新双轮驱动,让“固阳荞麦”这一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持续释放产业活力。目前,当地荞麦年播种面积达25万亩左右,今年杂粮种植总面积稳定在35万亩以上(其中荞麦超25万亩),产值突破3亿元,产品不仅供应本地加工企业,更远销海外,成为撬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黄金作物”。

  固阳县坐落于内蒙古高原大青山西段山间,平均海拔1300米,属中温带大陆型干旱半干旱季风气候。这里气温偏低、降水少、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且雨热同期,恰好契合荞麦喜凉爽、耐贫瘠的生长特性,为其孕育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

  早在2018年,“固阳荞麦”便斩获农业农村部颁发的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从“本地特色作物”升级为“国家认证优质粮品”。这份生态与品质的双重优势,不仅让固阳荞麦在国内市场站稳脚跟,更打开了国际销路,成为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的“硬支撑”。

  产业要提质,良种是核心。针对固阳荞麦种植零散、加工专用品种匮乏、栽培技术不完善等问题,固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与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荞麦课题团队深度协作,以科研力量破局解题。

  团队依托农牧业科技转移转化资金、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从全国引进30个旱地荞麦优良品种,在兴顺西镇、怀朔镇、金山镇等6个镇开展试验示范,最终成功推广8个适配品种,累计推广面积达40万亩。其中,由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自主研发、通过混合选择育种方法培育的“蒙甜1号”,成为产业升级的“排头兵”。该品种属中熟型甜荞,生育期仅79天,株型紧凑、株高约100厘米,籽粒呈褐色三角形;不仅营养丰富。更兼具高产(平均亩产120kg,金山镇二社村示范田亩产达130kg,较本地品种增产15%以上)、抗旱、抗倒伏、宜机收等优势,深受种植户认可。

  2024年12月,双方进一步推动科研成果落地,与包头市润植丰产农民专业合作社签署技术许可合同,将“蒙甜1号”及其配套栽培技术以20万元许可金额转化,实现了“实验室成果”到“田间实效”的高效衔接。

  在良种推广的基础上,固阳县更以技术创新推动荞麦种植“向现代化转型”。当地积极推广“早播种、扩行距、促结实”高效轻简化栽培技术,配套农机一体化种植模式,既降低了农户种植成本,又有效提升单产;同时引入北斗导航种植技术,通过精准调控播种深度、行距与株距,大幅提高种子发芽率,实现产量与效益双增长。

  目前,双方正合作研发“覆膜精量穴播农机装备与配套栽培技术”,进一步探索适配固阳气候、土壤条件的种植方案,为荞麦产能持续提升储备“新利器”。

  从“种得好”到“卖得好”,再到“效益好”,固阳荞麦产业的突破离不开全产业链协同。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聚焦专用新品种选育与技术推广,持续优化荞麦品质;固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则重点扶持绿博汇、永壶祥、蒙降三高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推动杂粮深加工产品多样化,助力产业从“原粮出售”向“精深加工”升级。

  如今,当地已逐步构建起“科研单位+推广部门+合作社”的技术推广体系,搭建起“产品引领市场、市场激发企业、企业带动生产”的新型产业链,让小荞麦成为带动产业扶贫、助力乡村振兴的“大引擎”。(王彪)

  来源:固阳县委宣传部


友情链接:  中国农业信息网    |    中国天气    |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    中国农业科学院    |    陕西农业网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主办 : 农业农村部小宗粮豆专家指导组      承办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小杂粮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 2003-2018   小杂粮网(mgcic.com)    陕ICP备16012101号-4

地址 : 陕西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邰城路3号   联系邮箱 : mgcic.com@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