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粮动态
杂粮动态>>新疆沙漠种出的高粱,亩产竟然接近全国平均亩产两倍
 

新疆沙漠种出的高粱,亩产竟然接近全国平均亩产两倍

来源:  |   作者:   |  发布日期: 2021-01-11   |  阅读次数:2625次

  

  2020年12月14日《新疆日报》报道:“和田县农业科技园区“沙漠土壤化”试验基地里种植的1800亩“晋糯3号”高粱,经专家田间测产,平均亩产达到614公斤。这一测产数据是全国高粱平均亩产的近两倍。”


  此项目采用大型自走式喷灌与科学治理沙漠技术相结合的方式管理,年用水量仅为每亩300立方米,远低于当地大多数农作物的节水灌溉定额。


  和田县农办主任、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陈国昌介绍说“测产结果让专家们很震撼。基地种出的‘晋糯3号’高粱根量特别大,地上部分和地下根茎长度比达到1:1,因此产量很高。试验表明,经重庆交通大学‘力学治沙’技术改良后的沙漠,保水保肥的特性很好,能够生长多种植物,特别适合种植高粱、小麦、饲草等作物,且生长旺盛。”


  

图片3.png


  据悉,和田县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人均耕地不足1亩,和田县已经在朗如乡、喀什塔什乡推广高粱种植,并在基地试种了萝卜、菠菜、香菜及冬小麦。接下来,将以土地流转的方式,以‘公司+农户’的模式,集中连片推广,增加当地群众收入。


  该项目由重庆交通大学‘力学治沙’科研团队实施。依据“物质的颗粒约束决定物质的状态”这一原理,2013年其团队发明了一种植物性纤维黏合材料,这种黏合剂和沙子加水搅拌后,黏合剂就会在沙粒之间形成有弹性的纽带,沙粒共同变成一张“网”,这张“网”能像土壤一样,实现自我修复和自我调节,也就能如土壤一样栽种植物。


  在与普通沙地的对比实验中,一桶水浇到普通沙地上后迅速下渗,而同样的水,浇到改造后的沙地上,则能形成一层积水,下渗缓慢,这也让表面土壤具备了水肥保持能力。当时也有不少网友质疑其真实性和可行性,面对一项新突破质疑是需要的,但如今事实已经摆在面前。


  科研工作者如果因为别人的质疑而裹足不前,因为前进中的试错而一蹶不振,那他就不是真正的科研工作者。


  因为农业科研工作者的努力,新疆种出了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作物。


  比如:阿克苏库车县大棚种植出了大樱桃


  比如:新疆兵团第二师二十九团利用日光智能温室种植出了香蕉


  比如:乌鲁木齐、新疆伊宁县、尉犁县等地种植出来了火龙果


  我们想象中认为的高科技就是机器人、火箭、原子弹……而认为第一产业的农业不存在什么高科技,就是大错特错了!


  随着疫情越来越严重,国际上,有越来越多的国家禁止粮食出口,粮食掌握在自己手里显得越发重要,而农业科技就是保障。


  重庆交通大学‘力学治沙’技术团队这一成果无疑弥足珍贵。


  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13390亿斤,比上年增加113亿斤,增长0.9%。我国粮食生产喜获“十七连丰”,粮食产量连续6年站稳1.3万亿斤台阶。


  今年粮食丰收是战胜疫情和洪涝灾害的结果,也是农业科研人员不断攻坚的收获。


  当然也有一些人信奉所谓的“市场经济”。


  他们认为,中国即使不种谷物也无所谓,因为粮食都可以从国际市场上购买。


  只要中国有钱了,什么粮食都可以买!


  今天,世界疫情危急!世界各国开始控制,甚至禁止粮食出口!这时,我们会发现,中国的饭碗,一定要端在自己的手里的论断,实在太英明了!


  国之重器,国之命脉,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为什么在世界疫情肆虐,一些国家停止粮食出口的时候,中国有底气让14亿人放心?


  因为,有了像袁隆平一样的农业科研人员的贡献,中国才牢牢端起了自己的饭碗!


  生活在这样自己把握自己命脉的祖国,让我们心安!


  来源:蚂蚁上树


友情链接:  中国农业信息网    |    中国天气    |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    中国农业科学院    |    陕西农业网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主办 : 农业农村部小宗粮豆专家指导组      承办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小杂粮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 2003-2018   小杂粮网(mgcic.com)    陕ICP备16012101号-4

地址 : 陕西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邰城路3号   联系邮箱 : mgcic.com@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