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肉煎饼
中国文化传媒网陕西频道讯(记者 曹颖)8月,秋高气爽,黄土高原上满山的红红绿绿,遍地的硕果累累,带着一种愉悦的心情,我们踏入三边之一的靖边县。
靖边县位于陕西省榆林市西南部的无定河上游,光照充足,温差大,气候干燥,雨热同季的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使得这里四季明显,五谷杂粮的生长在这里可谓是占了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靖边盛产马铃薯、小米、荞麦、绿豆等五谷小杂粮,以五谷杂粮为主的饮食在靖边县已成经有很久的历史,特别是荞麦。
7、8月间正逢荞麦花开的季节,路两边的荞麦花开得正艳,红杆、绿叶、粉花的荞麦在靖边的农田里随处可见,把靖边的乡村变成了花的海洋。与周围的黄土地相印成一幅美画卷。荞麦,起源于中国,距今己有2000多年栽培历史。其种子含有丰富淀粉长期食用对降血糖、降血压等有着显著功效。在靖边当地吃法较多,有荞面搅团、荞面饸饹、荞面圪坨等。在靖边风靡全县的特色小吃,要数靖边乔沟湾老婆风干养肉剁荞面和康师鸡肉煎饼。
白玉老婆在认真地剁荞面
荞面在那个不富裕的年代里是靖边人待客的最好的食物,将荞麦加工成多种食物是靖边媳妇、姑娘们比拼厨艺的最高级别一种比赛。靖边当地有一句俗话叫:“媳妇强不强,看荞面剁得长不长,媳妇利不利,看荞面剁得细不细”也就是说剁荞面的手艺是靖边女人找对象的资本,也是靖边男人向外人炫耀媳妇的资本,现在羊肉剁荞面依然是该地待客尚好的食物。午饭吃一碗剁荞面已成为当地人们的一种习惯。“荞面饸饹羊腥汤,死来活个相跟上”,靖边人将爱情与荞麦这种食物相结合,表达了他们的淳朴情怀和对爱情的真挚。
薄如纸张的荞麦煎饼
从靖边乡村的美画卷里大饱眼福后,饥肠辘辘的我们决定品尝靖边的特色小吃--“康师鸡肉煎饼”。在当地人的指引下,进入一条小巷子来到了让人听着名字就流口水的康师鸡肉煎饼店,扑鼻而来的鸡肉香着实让我控制不住自己的口水。店主是一个50多岁的女士,热情的招呼我们进入店内坐下,当得知我们是慕名而来吃鸡肉煎饼的食客时,她腼腆一笑说:“其实我也没有独家秘方,只是经营小店21年,做的老练了”。通过攀谈得知女士姓康,店名康师肌肉煎饼店就是以她姓氏命的名。攀谈中店内的服务生将一碗喷香的炖土鸡和一盘散发着淡淡的荞麦香的煎饼端上了桌,带着淡淡的荞麦香的煎饼沾上炖土鸡肉的汤或者在煎饼里卷一块鸡肉,都别有一番味道,口感香而不腻,鲜而不淡。当问及美食的做法时,康女士告诉我们没有什么特制佐料,只是在鸡肉的挑选和煎饼的做法上讲究一些。成长1年左右的土鸡洗净煸炒后,再加入70~80度的温水煮肉,待沸腾之后加入整个的辣子、花椒、生姜等调料,用小火炖至肉口感鲜嫩为止,鸡肉就做好了。荞麦煎饼的也得讲究,优质的三边荞麦苼子,用水泡2~3小时,搓成糊状,然后在平底锅内放入菜籽油与冷水混合的液体加热,倒入糊糊摇匀在锅底,煎至饼一面微黄便可出锅。介绍完这些后,她热情地说“先吃,不够再给你们填,慢慢吃。”这种淳朴的乡情让人觉得是在谁家做客,而不是在小店吃饭。
老婆风干羊肉和吃面的配料
为了不错过美食,下午我们又去了乔沟湾老婆风干羊肉剁荞面的店内,品尝了榆林市非物文化遗产的老婆风干羊肉剁荞面,靖边荞麦的又一种吃法。 30出头的店主白玉对于剁荞面的做法可谓是炉火纯青。从风干肉到做汤料,每一道程序都十分严格。第一年的冬季气温在20~30时开始选羊,将体重在25~30斤的山羊宰杀后整只进行不加任何作料的风干;优质的三边荞麦面粉,加入冷水揉成面团由里向外擀开,特制的剁面刀由外往里剁面。白玉告诉我们剁面这一绝活不是一下能掌握好的,只有刀法控制好剁出的面才会有口感。吃一口剁荞面和风干羊,面条劲道,肉香而不膻味,白玉说如果加一勺他家的特质的汤料,味道会更好,这一碗看上去很普通的汤却有这独特的讲究在做法上。麻油烧在80度以上,加入野生的摘木(类似韭菜花的一种植物)煎炸,然后待摘木变黄后熄火,再加入用洋姜蛮腌制的酸汤。加一勺后果然清香中有淡淡的酸香,口感极好,一连吃了三大碗,还想吃。店主告诉我们他家5家店面,每年的羊肉消耗量至少也是上万只羊。
走在三边,如果你不听陕北名歌,一直不会有那种行走三边的感觉;在靖边,如果不去吃一碗剁荞面或者鸡肉煎饼,可以说是等于没到靖边。8月,邀你来靖边看荞麦花海,吃特色荞面小吃,用心去感受荞麦飘香的靖边县,体验舌尖上与眼球上的独特三边。
友情链接: 中国农业信息网 | 中国天气 |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 中国农业科学院 | 陕西农业网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主办 : 农业农村部小宗粮豆专家指导组 承办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小杂粮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 2003-2018 小杂粮网(mgcic.com) 陕ICP备16012101号-4
地址 : 陕西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邰城路3号 联系邮箱 : mgcic.com@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