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海固十年九旱,土地贫瘠。靠天吃饭,但糜子作物却适应西海固的气候和地理环境,在干旱贫瘠的黄土地上顽强生长,在过去生活困难的岁月里,它们曾帮助当地人度过了多少青黄不接的饥荒日子,糜子被做成黄米干饭、糜面馍馍、被作为主食来用,所以,西海固人对糜子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如今,曾经救命的小杂粮糜子被大量用来作为酿酒的原料,被当地人称为“金糜子”!
在固原市原州区头营镇杨郎村(杨郎村原来为杨郎乡,后来撤乡并镇为村),杨郎烧锅酒坊用糜子作原料酿造金糜子白酒,畅销陕甘宁,颇有名气。
杨郎烧锅历史久远,从旧址考察,在明、清时代已有数家。只不过那时规模小、产量低。酒的知名度也不高,清末,陕西凤翔县柳林镇商人曹泰经商来到杨郎,当时的杨郎是个商贸发达的集镇,每逢集日,熙熙攘攘,人山人海。商人出身的曹泰,看到这种情况,就落户杨郎。他很有商业头脑、独具慧眼,看到这里的小型酿酒作坊酿造工艺落后,而水质很好,加之当地是糜子的重要产地,便从老家凤翔县柳林镇高薪聘请来知名酿酒师傅,办起了酒坊,字号“永兴丰”,通称“北烧锅”。又利用固原糜子做原料,独创了自己的酿酒工艺,形成了独特的米香型糜子酒。
糜子酒之所以独特,在于其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原料,利用当地特产––红黄糜子,用糜子做原料酿酒,不仅在西北,而且在全国也凤毛麟角;二是在老曹自家院里有一口神奇的水质香甜的古井水,加之特制曲,所以“北烧锅”酒很出名。据当地老人说,那时从杨郎街上一路走过去,酒的香味儿直钻人的鼻子,没钱买酒喝的人,到酒作坊里转一圈也能过过瘾。友情链接: 中国农业信息网 | 中国天气 |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 中国农业科学院 | 陕西农业网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主办 : 农业农村部小宗粮豆专家指导组 承办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小杂粮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 2003-2018 小杂粮网(mgcic.com) 陕ICP备16012101号-4
地址 : 陕西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邰城路3号 联系邮箱 : mgcic.com@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