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指导
生产指导>>尹凤祥:绿豆栽培技术
 

尹凤祥:绿豆栽培技术

来源:  |   作者:尹凤祥   |  发布日期: 2014-04-24   |  阅读次数:3050次

  

  一 整地

  绿豆虽然对土壤要求不严,一般土壤均可种植。但应避免选用过碱性(PH值大于8)土壤和低洼易涝的地块。还要避免迎茬或重茬。以有灌溉条件的中性或偏酸性的沙壤土岗地最为适宜。也就是说在沙岗地、或者肥力中下等较瘠薄的地块种植绿豆收益比较高。在肥力较高的地块上种植绿豆,虽然能保证获得较高的产量,但往往增产的幅度并不大,而且从绿豆的生长习性等生物学特性上看,由于目前生产上应用的品种主要以无限结荚习性、蔓生或半蔓生的为主,在水肥过高的地块,往往营养生长过剩,而徒长倒伏,造成烂荚等,并使绿豆籽粒的色泽和整齐度都受到影响。而且投入大,往往是增产不增收,效益并不好。

  要精细整地、保住墒情。 有条件的要做到秋季细致翻耕,深度为15~25cm。春季及时耙、耢、拖平、打垄。春季整地一定要抓早,当土壤冻融交替之际及时进行整地,以防整地过晚,遇到春旱造成土壤失墒。秋翻秋起垄的地块,要随起垄随镇压;秋季灭茬、春季起垄的地块,要做到顶浆起垄,及时镇压。结合春季整地要施足底肥,增加有机肥的施用量(农家肥15000kg/hm2左右)。有条件的应增施磷钾肥和根瘤菌。

  二 品种选择

  东北绿豆生产上应用的优良品种主要有绿豆522、公绿1号、公绿2号 、白绿6号、白绿8号、辽绿4号、辽绿5号、嫩绿1号等。但目前绿豆良种繁育体系还不够健全,农民在生产上多采用自产自留的种子,以粮代种的现象并不少见。在绿豆生产上,种子混杂退化较为严重。所以,为获高产、稳产,选择优良品种是投资少、收益多,最为行之有效的生产措施之一。选用的优良品种的特征特性和种子质量应符合吉林省地方标准《绿豆品种标准》和《绿豆种子质量标准》的规定。

  绿豆籽粒中,常混有一些硬粒种子,俗称“石豆子”。这部分籽粒的组织坚实,吸水性差、不易发芽。因此播种前应对绿豆种子进行严格挑选,或者进行机械磨擦和用1.84比重的稀硫酸浸泡处理。另外,用温水浸种(24小时左右)也是较为经济有效的方法。用温水浸泡后,有发芽能力的种子会发生膨胀,而浮起;无发芽能力的“石豆子”不会发生膨胀,而沉在底部,这样既能很容易除去“石豆子”,又起到了催芽作用。

  三 播种

  绿豆生育期较短,播种适期较长。目前生产上应用的品种“大鹦哥绿925”、“绿豆522”、“公绿2号”和“白绿6号”、“白绿8号”生育期一般都在90~115天之间。在白城绿豆的播种适期为5月上旬至6月上旬,一般以5月中下旬最为适宜。应根据品种和地力条件选择适宜的播期。生育期较短的品种和肥力较差的地块,应适当晚播;生育期稍长的品种和肥力条件较好的地块,应适当早播。

  绿豆可采用垄上开沟条播或点播的方式播种。播种量为20kg左右。播种的同时,施入100kg/hm2左右磷酸二铵或三料作种肥;覆土深度一般为4~5cm;并根据土壤墒情适时镇压保墒。

  四 接种根瘤

  根瘤菌是寄生在豆科植物根上的一种细菌,它是能促使植物异常增生的一类革兰氏染色阴性需氧杆菌。它在土壤中存活,正常细胞以鞭毛运动,无芽孢。可利用多种碳水化合物,并产生相当量的胞外粘液。它能从豆科植物根毛侵入根内形成根瘤,并在根瘤内成为分枝的多态细胞,利用根系的碳水化合物等营养和空气中的氮进行固氮作用。通过固氮作用它可以将空气中的的氮素,转化成植物可以利用的无机态或有机态氮,被植株吸收利用。据有关报道绿豆根瘤菌能供给的氮可达绿豆所需要总氮量的50%~70%。所以接种根瘤菌是非常经济有效的增产措施之一。绿豆的根瘤菌与小豆、豇豆、花生等豆类的根瘤菌属于同一族,可以相互接种。特别是在多年未种豆类作物的地块上接种根瘤菌,对绿豆增产效果比较显著。

  绿豆接种根瘤菌的方法主要有三种:① 在绿豆地中选择生长旺盛的植株将其根系挖出,放于阴凉处,风干后供第二年种绿豆时接种用。一般的接种用量为每亩20~25株的根瘤。接种时将根瘤捣碎,用温水调匀,均匀拌在种子上即可。 ② 每亩用根瘤菌剂30~70g,用清水调匀后,均匀拌种。③ 在种植绿豆的上一年地块中,取一些表土,整地时与农家肥拌匀后施入地中,每亩用量约为100kg左右。

  五 田间管理

  1 合理密植

  绿豆的产量构成因素有单株荚数、单荚粒数和百粒重。在这三个因素中,单株荚数的效应值最大。而绿豆成荚率又与种植密度紧密相关。密度过大,成荚率降低;密度过小,个体的成荚率虽高,但群体的成荚率降低。所以,应根据品种和水肥条件,考虑绿豆个体与群体的关系,进行合理密植。总的原则为早熟品种,低水肥条件宜密植,利用主茎结荚,能集中结荚部位,充分发挥群体优势;晚熟品种,高水肥条件宜稀植,充分利用分枝结荚,扩大结荚面积,发挥个体优势。

  产量(kg/hm2)=公顷保苗数(株)×单株荚数×单荚粒数×百粒重g/100/1000

  较低产量=100,000×10×10×6.5/100/1000=  650kg

  一般产量=200,000×10×10×6.5/100/1000=1300kg

  高产量= 200,000×20×10×6.5/100/1000=2600kg

  合理的密度确定应该根据品种的生育期、水肥条件来确定。一般早熟品种,低水肥地块的适宜密度为每公顷17×104~20×104株,每米间保苗10~15株;中熟品种,中等水肥条件的适宜密度每公顷为14×104~17×104株,每米间保苗8~10株;晚熟品种,高水肥条件的适宜密度每公顷应为11×104~14×104株,每米间保苗7~8株。

  出苗后要及时间苗、定苗。初生叶展开时间苗,第一对复叶展开时定苗。行距55~65cm;株距10~15cm。一般每公顷保苗为12×104~20×104株。

  2 适时铲趟、追肥

  当前绿豆生产上投入少、管理粗放,产量水平较低,所以应加强田间管理。特别是苗期绿豆生长缓慢,宜被草欺,影响生长发育,管理更应及时。生育期间,一般在开花结荚前要进行中耕除草3次。要本着浅…深…浅的原则,进行三铲三耥。

  绿豆追肥最好是在开花期结合封垄一起进行。每公顷可追施硝酸铵、尿素等氮肥45~65kg,硫酸钾50~100kg。较瘠薄的地块,在结荚期可进行根外追肥,叶面喷施0.4%的磷酸二氢钾液,500~1000kg/hm2,增产效果较明显。

  3及时灌溉

  绿豆抗寒性较强,特别是苗期需水较少,田间管理上应该以蹲苗为主。但是在开花结荚期需水相对较多,若遇到干旱,即土壤田间持水量达到50%以下时,要及时灌水,以防落花、落荚,降低产量。

  六 病 虫 草害防治技术

  1 病害防治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绿豆的市场需求量加大,绿豆种植面积也在逐年扩大,轮作倒茬困难,重、迎茬严重,致使绿豆生产中病害也逐渐增多,以下是东北绿豆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

  ⑴ 病毒病

  ①症状

  该病发生非常普遍,以苗期发病较多。在田间主要表现为花叶斑驳、皱缩花叶等。发病轻时,幼苗期出现花叶和斑驳症状的植株。发病重时,幼苗出现皱缩小叶丛生的花叶植株,叶片畸形、皱缩、叶肉隆起,形成疱斑,有明显的黄绿相间皱缩花叶。

  ②发病条件

  播种带病毒种子,引起直接发病;绿豆田间蚜虫数量多,发病重;风雨交加的天气,造成株间磨擦,加重传染。

  ③防治方法

  选用无病毒或耐病毒品种;及时用40%氧化乐果1000倍液,喷雾防治蚜虫;发病初期选用20%病毒A或20%病毒毙500倍液喷雾防治,间隔7~10天喷一次,一般喷2~3次。

  ⑵ 叶斑病

  叶斑病危害绿豆的茎、叶、花梗,是绿豆上的主要病害,一般可减产10%~30%,严重时 达50%以上,品质严重下降。叶斑病的病原菌在土壤和植株上越冬,第二年病菌在植株上繁殖,靠风和雨在田间和田内传播,也可以通过种子进行远距离传播。

  ①症状

  绿豆叶斑病可分为真菌性和细菌性两种类型,通常以真菌性叶斑病较为普遍。绿豆发病时,最初在叶片上出现水渍状小斑点,以后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的褐色枯斑,后期成为大的坏死斑,造成干枯或落叶。

  ②发病时期和条件

  绿豆苗期就能发病,一直延续到整个生育期间。叶斑病的发病轻重与温度和湿度关系密切。在相对湿度85%~90%的条件下,温度25℃~28℃时,病原菌分生孢子萌发最快,温度达到32℃时,菌丝体生长最旺盛,病情发展最快。在东北一般是7月上、中旬绿豆花期、雨后高温时发病较重。

  ③防治方法

  ①选用抗病品种,合理密植,保证田间通风良好;②加强田间管理,注意大雨后排捞或散墒;③轮作换茬: 可减少病原菌的寄主,是非常有效的防治方法。④加强田间管理, 增施含有钾的化肥和有机肥料,可增强绿豆抗叶斑病的能力,减轻危害程度。⑤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喷施波尔多液或其他药剂防治。以后每隔7~10天进行一次,通常连续三次即可控制病害扩展。具体方法是:Ⅰ、将硫酸铜、生石灰和水按1:2:150~200倍的比例配制成波尔多液或波美度为0.3~0.5的石灰硫酸磺合剂,每公顷600~750kg喷施。Ⅱ、喷施80%的代森锌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每次用量为50kg/hm2。

  ⑶根腐病

  ①症状

  发病初期心叶变黄,若拔出根系观察,可见茎下部及主根上部呈黑褐色、有稍凹陷的不规则斑点;并且须根很少。剖开病茎查看,维管束变为暗褐色。当根大部分腐烂时,植株便枯萎死亡。

  ②病原研究结果表明,该病的病源菌主要有尖孢镰孢菌和立枯丝核菌。尖孢镰孢菌菌丝生长温度范围在5℃~35 ℃,生长的最适温度为30 ℃,尖孢镰孢菌产孢的最适温度为30 ℃,0 ℃以下不产生孢子。立枯丝核菌菌丝生长范围在10℃~35 ℃,生长的最适温度为30 ℃,尖孢镰孢菌在pH为6.26时生长最快,产孢量最高;立枯丝核菌在pH为5.35时生长最快,尖孢镰孢菌孢子在光暗交替条件下产孢量最多,立枯丝核菌在光暗交替条件下菌丝生长最好。尖孢镰孢菌的菌丝在以蔗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上生长最快,而在以麦芽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上产孢最多;立枯丝核菌在以淀粉为碳源的培养基上生长最快。尖孢镰孢菌在以硝酸钙为氮源的培养基上生长最快,而在以谷氨酸为氮源的培养基上产孢最多;立枯丝核菌在以L-半胱氨酸为氮源的培养基上生长最快。

  ③发病条件

  在绿豆苗期低温多雨的条件下,以及重、迎茬地块发病严重。高湿,利于病菌生长繁殖,而低温则降低了绿豆苗抗侵染能力。重、迎茬地块中病菌数量多于轮作地块。

  ④防治方法

  选择抗病品种;与非豆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及时中耕,雨后排水,提高地温;使用种衣剂是简便有效的防控方法;发病初期选用75%百菌清600倍液,或15%腐烂灵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灌根,隔7~10天灌一次,连灌2~3次,也能起到减轻或抑制病害发生的作用。

  ⑷立枯病

  危害症状:绿豆立枯病又称根瘤病。发病初期,幼苗茎基部产生红褐色至褐色病斑,皮层裂开,呈溃烂状。严重时病斑扩展并环绕全茎,导致茎基部变褐、凹陷、缢缩、折倒,直至枯萎,植株死亡。发病较轻时,植株变黄,生长迟缓。病害一般在绿豆出苗10天后发生,可一直延续到花荚期。

  防治方法:

  ①选用优良抗病新品种,合理密植,保证田间通风良好。

  ②轮作倒茬,加强田间管理,注意大雨后排捞或散墒。

  ③化学药剂防治:使用多菌灵、百菌清等进行叶面喷施或灌根。

  ⑸线虫病:又称“火龙秧”是豆类作物普遍发生的孢囊线虫类病害,有大孢包囊线虫病、小豆孢囊线虫病,在绿豆上发生的叫做绿豆孢囊线虫病、又叫黄萎病,俗称“火龙秧”,可造成减产15%~30%。一般在干旱的气候,低湿、高温的条件下,较易发病,症状是初起时植株发黄、叶片卷曲萎缩,拔出根系,可以见到根系上有小白点,即孢囊线虫的雌成虫,严重时整株枯死。防治方法:1、使用抗线虫品种。2、灌水,灌溉后,线虫在(无氧)或厌氧条件下逐渐死亡。3、使用种衣剂,方法简便,效果明显。

  ⑹缺素症

  近年来,在东北绿豆生产中,由于轮作倒茬困难,连年种植因土壤中某一元素的缺乏,导致苗期出现的黄叶现象比较普遍,往往容易与根线虫等病害混淆。一般缺钾、锌、铁等都会导致黄叶。

  缺素症的简易鉴别方法:取少量含有不同元素的肥料(或试剂)分别放入不同的容器内,加水稀释溶解之后,用棉团或者滤纸沾上溶液分别在变黄的叶片上涂抹;或者分别将粘有不同溶液的滤纸贴在变黄的叶片上;分别系上标签做好标记,第二天进行观察,看看使用哪一种溶液处理后的叶片开始变绿,就说明是哪种元素的缺素症。鉴别确定哪种元素缺乏之后,就可以进行叶面喷施,使缺素症状得到有效的控制。

  2 虫害防治

  绿豆的虫害主要有四种:

  ⑴ 蛴螬的危害症状、发生规律及防治

  幼虫直接咬断植株的根、茎、叶,使幼苗死亡,造成缺苗断垄,导致减产。蛴螬的发生与温、湿度有关,它的生长适宜温度为10℃~18℃,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使它停止生长。防治方法,一是要药剂拌种,在播种前用40% 乐果乳剂或50% 辛硫磷按药、水、种子1 :40 :500 的比例拌种,并堆闷3~4 小时,待种子吸干药液后播种。二是撒药,每亩用0.25 kg50% 辛硫磷加细沙土25 kg混合拌成毒土沟施或穴施。也可用马铃薯或甘薯切成米粒大小,用同等药量混拌,做成毒饵,沟施或穴施。

  ⑵ 蚜虫的危害症状、发生规律及防治

  它主要危害绿豆的嫩叶、幼芽、心叶等处,受害叶片卷缩、植株矮小。蚜虫的发生与温、湿度密切相关。当温度高于25℃,相对湿度60~80% 时发生严重。连阴雨天或高温天气,不利于蚜虫繁殖。防治方法,用40% 乐果乳剂1000~1500倍液喷洒防治或20% 杀灭菊脂乳油30~60毫升,兑水60~75kg喷洒防治。

  ⑶ 豆荚螟的危害症状、发生规律及防治

  豆荚螟是一种寡食性的害虫,只危害豆科作物。主要以幼虫侵入荚内取食豆粒,使种子丧失发芽力。发生规律以老熟幼虫在土壤中的丝茧内越冬,入土深度5~6cm ,高温干旱时发生严重。防治方法,一是农业防治,实行轮作,与禾本科轮作1~2 次可减轻危害。二是药物防治,用90% 敌百虫晶体1000倍液;或20% 杀灭菊脂3000~4000倍液;或2.5% 功夫菊脂乳油3000~4000 倍液喷洒,每隔7~10天喷一次, 连喷2~3次。

  ⑷ 绿豆象的危害症状、发生规律及防治

  危害症状  绿豆象又名豆牛、豆猴、铁嘴,属鞘翅目豆象科,在贮粮仓和田间均能繁殖为害,是绿豆贮藏期的主要害虫。主要以幼虫侵入荚内取食豆粒,常将籽粒蛀食一空,丧失发芽能力,甚至不能食用。

  发生规律:

  一年可发生1~6代,以幼虫或蛹在豆粒内越冬,次年春天羽化为成虫。成虫善飞,有假死性、群居性,在贮粮仓内产卵于豆粒上,经20~50天变为成虫。绿豆象完成一生活世代需21~60天,在25℃~30℃、相对湿度80%左右,发育最快。

  在每年的7月下旬,开始有成虫活动。豆象成虫在田间的活动一直持续到绿豆收获。成虫在田间既不吸食汁液,也不取食植株的任何组织,唯一的活动就是交尾产卵。成虫一般在鼓粒的豆荚上或籽粒上产卵,也可在光滑、坚硬的物体表面产卵。

  防治方法:

  ①选育抗豆象绿豆品种:中国农科院河北农科院已经培育出中绿4号。中绿5号和冀绿7号、晋绿3号等抗绿豆象现品种。

  ②化学药物防治法。绿豆量较少时,可将磷化铝装入小布袋内,放入绿豆中,密封在一个桶内保存。若存贮量较大,可按贮存空间每立方米1~2片磷化铝的比例,在密封的仓库或熏蒸室内熏蒸,不仅能杀死成虫,还可杀死幼虫和卵,且不影响种子发芽。

  ③物理防治法。绿豆收获后,抓紧时间晒干或烘干,使种子含水量在14%以下,并且可使各种虫态的豆象在高温下致死。晾晒好的绿豆贮藏时表面覆盖一层15~20cm的草木灰或细沙土,可防止外来豆象成虫产卵。家庭贮存绿豆,可将绿豆装于小口大肚密封容器内,如可口可乐瓶、干爆瓶等,用时取出,不用时再密封,保存效果很好。另外,可利用绿豆象对花生油气味的敏感,闻触花生油不产卵的特性,用0.1%花生油敷于种子表面,放在塑料袋内密封,以减轻虫害。

  3 杂草防治

  一般来说,使用除草剂可以有效的防止杂草的危害。但是,大家在使用除草剂时一定要掌握好浓度和施用的时期,严格按照说明书的规定的用量来使用。因为过量的使用除草剂,除了由于过多的药剂残留会影响下茬作物的生长和发育外,有些除草剂(如氟乐灵)对种子发芽有抑制作用,使种子在土壤中停留时间延长,容易导致芽势减弱,并且容易感染病害。

  一般在播种前和在不同生长期间都有相应的除草剂。播种前常用的除草剂有氟乐灵、都尔等;播后苗前用金都尔封闭;出苗以后,使用除草剂更要掌握好时期,要选择杂草70%萌发以后,到5叶期之前进行喷施效果比较好。常用的有银孔雀杂豆欢(复配剂,对杀阔叶和针叶都有效);还有精喹禾灵系列(杀针叶杂草)和苯达松(杀阔叶杂草)也比较有效。

  七 收获与贮藏

  绿豆的豆荚成熟不一致,且豆荚容易炸裂、掉粒损失。所以,为防止由落粒损失而造成的减产,应该在80%以上的荚成熟时,趁早晨潮湿,露水下去之前及时收获。小面积栽培时,可采用分期摘荚的方式收获。收获后的绿豆应及时晒干、脱粒,并用药剂处理后入库保存,以防豆象危害。

 

 

(吉林省白城市农业科学院)

友情链接:  中国农业信息网    |    中国天气    |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    中国农业科学院    |    陕西农业网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主办 : 农业农村部小宗粮豆专家指导组      承办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小杂粮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 2003-2018   小杂粮网(mgcic.com)    陕ICP备16012101号-4

地址 : 陕西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邰城路3号   联系邮箱 : mgcic.com@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