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园地
产业园地>>沿江高沙土地区荞麦产业现状、问题与对策
 

沿江高沙土地区荞麦产业现状、问题与对策

来源:  |   作者:   |  发布日期: 2004-01-14   |  阅读次数:3641次

                                                 黄秀芳1,孙旭明2,孙敬东1,杨阿林1,王桂良2,陈俊才1
                                 (1江苏省泰州市农业局,泰州 225300;2江苏省靖江市农业局,靖江 214500)
       荞麦是江苏省泰州市沿江和高沙土地区的特用小杂粮之一,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但荞麦的利用仅局限于初级产品水平。随着我国加入WTO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往的一些粗杂粮,已逐步成为优质保健食品搬上了餐桌。为适应市场经济新形势的需要,泰州市在种植业结构调整中,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农技部门在有关单位的协助下,开展了对荞麦这个小作物的营养和医用价值的研究,并在建立荞麦生产基地的同时,根据人们的消费需要开发了荞麦系列产品,部分产品投放市场后,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为全市农业产业化开发增添了新亮点。
      1 产业现状
       1.1 基本情况
  泰州市常年种植荞麦面积在130多hm2,产量1050kg/hm2左右,主要分布于沿江、高沙土地区。以往种植荞麦仅作为夏、秋填闲作物栽培,主要安排在一些排灌条件较差、不能种植水稻的田块和生育季节较短种植其他作物不能成熟而又适合荞麦生长的田块,以提高复种指数和作为受灾后的补种作物,并没有将荞麦放到特用优质旱杂粮的高度引起重视。因此,荞麦生产从品种布局、栽培技术研究与指导及产品生产与加工等方面都很薄弱,仅满足于自给和初产品的加工。2000年以来,泰州市将特用优质旱杂粮基地建设作为沿江、高沙土地区优质农产品开发的重要内容,适度扩大了荞麦种植规模,2002年种植面积增加到860hm2,产量提高到1500kg/hm2左右,高产田块达2200kg/hm2。在建立青玉米、青毛豆等旱粮生产基地的同时,还建立了荞麦生产基地,农技部门还在荞麦系列产品开发方面进行了探索。目前,泰州市开发并上市的产品有纯荞麦雪、配方荞麦挂面、剥壳荞米、荞麦芽茶、保健型荞麦枕等,其中,荞麦芽茶的口感清爽,荞麦配方挂面成形好、外观白,商品性佳。配方荞麦雪、挂面、荞麦枕等产品在泰州市市场销售中,普遍受到消费者好评。
       1.2 开发进程
  为了加大荞麦系列产品开发力度,泰州市还着重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拟筹建"经科”牌荞麦系列产品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吸纳愿意参加开发的现有加工企业、农业部门和个人入股,并由农技部门控股。公司开办一个集荞麦粉加工、荞麦米加工、荞麦挂面轧拉烘干、系列产品包装于一体的加工厂。目前,"经科”牌无公害产品商标正在申报注册中。二是投入科技力量,加大产品科研力度,以改进荞麦粉口感差的弱点,使产品营养更全面,消费者更乐意接受。三是挖掘荞麦产品食疗作用的潜力,拓宽产品应用领域。积极与医疗单位联合,选择糖尿病和冠心病患者为典型,让其食用荞麦系列产品,进行全方位控制:早上吃荞麦粥,中午吃荞米饭,晚上吃荞麦面,零食用荞麦膨化食品,喝茶用荞麦芽茶,睡觉枕荞麦壳枕。并定期对这些患者进行食疗效果的系统观察和调查,对应用配方进行及时调整。通过临床观察,进一步明确荞麦的医药功效,让荞麦产品真正成为食疗保健产品,促进人们身体健康。
      2 存在问题
  无公害荞麦系列产品的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优质品种选育、引进筛选,无公害生产技术的研究与推广,产品配方及加工技术的研究,药疗作用的跟踪调查,产品市场营销等多个环节。从泰州市荞麦产业现状看,目前泰州市荞麦产业链中还存在以下几方面薄弱环节。
      2.1 品种老化产量低
  由于荞麦的分布、品种选育等多方面的弱势,使得荞麦的品种更新速度极为缓慢,品种退化现象较严重,产量低而不稳,潜力得不到充分发挥,同时,由于荞麦产业化程度极低,品种应用单一,苦荞、甜荞不分,不能做到因种栽培和优质专用。
       2.2 种植规模小而分散
  全市种植的860hm2荞麦,分散于两市一区多个乡镇,因而不能形成规模,不利于统一品种布局,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原料收购,影响了荞麦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管理,产品品质也难以得到保证。
       2.3 开发资金、人才短缺
  开发高质量的荞麦系列产品,必须具备一定的启动资金和专业人才。尽管农技部门参与农产品开发有着多方面的优势,如通过创建自己的企业,直接参与基地建设和系列产品的研制,避免了与其他加工企业联合不密切的弊端,开发产品的力度将大大增强,开发出的产品货真价实等。但是也面临着资金严重缺乏、产品加工技术不熟,营销经验不足等问题。目前泰州市开发的几个产品深度不够,档次较低,产品包装设计、加工深度、配方研究等方面都处于初级阶段,急需引进或培养一批具有食品加工技术的专业人才,以尽快提升产品的档次。
      2.4 产品加工设备简陋
  泰州市现有荞麦产品加工设备十分简陋,多以人工操作为主,很难按有关标准生产,制约着产品档次的进一步提升,急需引进一批现代化的先进加工设备,包括荞麦剥壳机,挂面生产机,食品膨化机等自动化加工设备,进行现代化生产管理,保证产品生产质量,提高产品生产效率。
      3 开发优势
  随着国内外市场对产品质量要求的提高和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荞麦作为高营养的药疗保健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高沙土地区开发无公害荞麦系列产品,优势明显,前景十分广阔。
       3.1荞麦营养价值高
  荞麦又叫乌麦、三角麦,属蓼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据中国医学科学院测定,荞麦中含蛋白质10.6%,脂肪2.5%,含有19种氨基酸,9种脂肪酸,其营养成分远远高于大米和小麦,仅次于牛奶。所含钙、磷、铜、锌等矿质元素是稻米和小麦的2~3倍,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如:硒、碘、镉等)和多种维生素(如: VB1、VB2、VE、VP等),尤其是微量元素硒在粮食作物中含量最高,而荞麦中维生素Vp(即芦丁)和类黄酮是粮食作物上特有的。因此,荞麦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小杂粮。
      3.2 荞麦药疗作用显著
  荞麦的药疗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荞麦含有淀粉转化为糖的抑制物质,人们使用后可起到阻止淀粉转化为糖,减少血液中糖含量的作用,同时荞麦中的镉微量元素能增强胰脏分泌胰岛素的功能,促进人体血液中的糖进入其它器官细胞,可以降低血糖和尿糖。所以,荞麦系列食品是理想的糖尿病食疗食品,长期使用能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二是荞麦中的维生素Vp(芦丁)和类黄酮,具有软化血管,增强血管韧性和强度的功能,对防治人体高血压和冠心病具有重要作用。三是荞麦中含硒元素0.6~0.79μg/kg,长期食用能排除人体内有毒物质,起到抗氧化和调节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3.3 荞麦是天然无公害食品
  荞麦一方面因其生育期短,一生需肥量较少,相对于其他作物而言,荞麦的施肥次数较少,另一方面荞麦的综合抗性较好,既耐旱耐瘠,又抗病抗虫,一生中几乎不需要防病治虫,因此荞麦生长期间,受环境、化肥、农药等的污染很小,是理想的天然无公害食品。
      3.4 荞麦种植效益高
  一是荞麦生育期较短(60—80d)。一般早中熟品种对日照不敏感,接茬灵活,春、夏、秋一年三季(本地主要为秋季)都可种植,特别是在遭受自然灾害后种植其他作物不能成熟时,及时补种荞麦,在两个多月内即可成熟,管理得好,还能获得较好的收成。二是荞麦投入成本低。种植荞麦投入的用工、化肥、农药等物化成本较少,经济效益较高。以单产1500kg/hm2计算,减去成本,短期内效益达3000元/hm2左右。三是荞麦副产品利用价值高。由于荞麦全身都是宝,荞麦壳等副产品经综合利用后,经济效益也很显著。
      4 发展对策
  面对我国加入WTO后,世界大门向我们敞开的机遇,要充分利用沿江、高沙土地区这一地方特色作物优势,大力开展优质荞麦系列产品开发,培植该地区农业产业新亮点。因此建议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引起重视,并加以精心培植。同时农技部门本身也应转变工作作风,创新农技服务方式,以市场为导向,主动参与荞麦产品开发,加大科研力度,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4.1 加大品种更新力度,提高品质效益。荞麦有甜荞、苦荞、翅荞和米荞麦等种类之分,其栽培技术、产量、用途等方面有着较大差异。因此,全面更新荞麦品种是解决泰州市荞麦品种老化,产量低而不稳状况的根本出路,要积极引进国内外优质新品种,从中筛选出不同用途、适合沿江高沙土地区种植的荞麦品种,深入研究配套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促进荞麦优质高产增效。
         4.2 加大基地建设力度,实现规模种植。要充分利用沿江、高沙土地区的自然生态优势,打破市县界限,与周边地区农技部门合作,严格按农产品无公害生产要求,高标准建立规模化的荞麦生产基地。制定并实施标准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从品种选用、基地选择、施肥、用药等关键栽培技术上,严格按无公害绿色食品的要求进行量化操作,保证生产原料的质量达标。
        4.3 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增强开发实力。荞麦是沿江、高沙土地区的特色小杂粮之一,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一定的知名度,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因此,各级政府,应着眼于我国加入WTO后的国际大市场,将特色小杂粮开发列为"十五”产业开发规划,在资金投入上给于政策倾斜:
         4.3.1 在项目资金上给于扶持 争取获得省、市各级财政拨款的支持,用于建立基地、兴办和培植重点企业,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小杂粮产业。
          4.3.2 在科研基金上给于支持 荞麦系列产品的开发包括优质新品种的引进、配套栽培技术的试验研究、配方系列产品的研制、食疗临床试验等多项科学研究。各级科技管理部门应将其列为"十五”计划科研项目加以扶持,促进无公害荞麦系列产品开发技术研究。
          4.3.3 吸引外资、民资的投入 荞麦系列产品的开发投资小、见效快、效益高,可通过股份制的形式,吸收外资、民资参股,在沿江高沙土地区荞麦这一小杂粮上,做出大产业文章。
          4.4 加大产品研制力度,增强竞争优势。目前,人们的主粮仍然是大米和面粉,荞麦仅作为一种辅助调节食品,而且因其荞麦粉颗粒较粗,口感较差又不易消化,制约了荞麦产品的消费。因此,应加大荞麦系列产品研制力度,开发出营养全面,适口性好又易消化的新型配方产品,通过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来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要求,增强荞麦系列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5 加大食疗宣传力度,增强保健消费意识。尽管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后,保健意识逐渐增强,保健食品的应用也逐渐被广大消费者接受。但是,由于人们对荞麦的食疗作用了解还不全面,仅仅将其作为可有可无的食品来消费。因此,必须利用电视、广播、电脑网络、报刊杂志等各种媒体宣传工具,以及与医疗单位合作,进行全方位宣传报道,进一步扩大荞麦食品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增强人们自觉消费的意识,扩大消费群体,增强人民体质。

友情链接:  中国农业信息网    |    中国天气    |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    中国农业科学院    |    陕西农业网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主办 : 农业农村部小宗粮豆专家指导组      承办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小杂粮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 2003-2018   小杂粮网(mgcic.com)    陕ICP备16012101号-4

地址 : 陕西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邰城路3号   联系邮箱 : mgcic.com@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