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指导
生产指导>>谷子新品种
 

谷子新品种

来源:  |   作者:   |  发布日期: 2007-02-12   |  阅读次数:6035次

  

鉴定编号:国鉴谷2006001

作物种类:谷子

品种名称:冀谷22(区试代号:584)

选育单位: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

品种来源:济8131×石92406

特征特性:生育期88天,绿苗,株高123.1cm;在亩留苗5.0万株的情况下,亩成穗4.59万穗,成穗率91.8%;穗纺锤型,穗子偏紧,穗长18.5cm,单穗重12.9g,穗粒重10.9g;出谷率84.5%,出米率77.7%,黄谷黄米,千粒重2.81g。米色鲜黄,
食用品质、商品品质兼优,2005年3月在中国作物学会粟类作物专业委员会举办的“第六届全国优质食用粟鉴评会“上被评为二级优质米。经2004~2005两年21个点次的全国谷子品种区域试验鉴定,该品种抗旱、抗倒、耐涝性均为1级,对谷锈病、谷瘟病、纹枯病抗性亦为1级,红叶病、白发病、线虫病发病率很低。

产量表现:2004~2005年参加全国谷子品种区域试验,2年平均亩产359.66kg,比对照豫谷5号增产13.01%,居2004~2005年度参试品种第一位,2年21点次区域试验中18点次增产。2005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380.83kg,比对照豫谷5号增产13.67%。

栽培技术要点:播前用570C左右的温水浸种。冀鲁豫夏谷区适宜播期为6月20~25日,最晚不得晚于6月30日,晋中南、冀东、冀西及冀北丘陵山区应在5月20日左右春播。夏播亩留苗在4.5~5.0万株之间,春播留苗密度在3.5~4.0万株/亩左右。在孕穗期间趁雨或浇水后亩施尿素20kg左右,及时进行间苗、定苗、中耕、培土、锄草、防治病虫害等项田间管理工作。

鉴定意见:该品种于2004~2005年参加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的全国谷子品种区域试验,2006年2月经全国谷子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通过。建议在冀、鲁、豫夏谷区夏播,也可在冀东北和冀西丘陵山地春播,在推广中注意适期早播。

鉴定编号:国鉴谷2006002

作物种类:谷子

品种名称:冀谷24(区试代号:815)

选育单位: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

品种来源:R219辐射

特征特性:生育期87天,绿苗,株高127.6cm;在亩留苗5.0万株的情况下,亩成穗4.52万穗,成穗率90.4%;穗纺锤型,松紧适中,穗长17.9cm,单穗重13.3g,穗粒重10.8g;出谷率81.2%、出米率77.5%,黄谷黄米,千粒重3.08g。米色鲜黄、粒大整齐,食用品质、商品品质兼优,2005年3月在中国作物学会粟类作物专业委员会举办的“第六届全国优质食用粟鉴评会“上被评为一级优质米。经2004~2005连续两年21个点次的全国谷子品种区域试验鉴定,该品种抗倒性、抗旱性均为1级,耐涝性为2级,对谷锈病、谷瘟病、纹枯病抗性均为1级,抗白发病,红叶病、线虫病发病率较低。

产量表现:2004~2005年参加全国谷子品种区域试验,2年平均亩产334.99kg,比对照豫谷5号增产5.26%,居2004~2005年度参试品种第四位,2年21点次区域试验中16点次增产。2005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362.52kg,比对照增产7.91%。

栽培技术要点:播种前灭除麦茬和杂草,每亩底施农家肥2000kg左右或氮磷钾复合肥15~20kg,浇地后或雨后播种,保证墒情适宜。冀鲁豫夏谷区适宜播期为6月20~25日,最晚不得晚于6月30日,晋中南、冀东、冀西及冀北丘陵山区应在5月20日左右春播。播种后出苗前喷施阿特拉津 以封除田间杂草,保证除草效果。夏播亩留苗在4.5~5.0万株之间,春播留苗密度在4.0 万株/亩左右。在拔节期间亩施尿素20kg左右。及时防治病虫害。

鉴定意见:该品种于2004~2005年参加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的全国谷子品种区域试验,2006年2月经全国谷子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通过。建议在冀、鲁、豫夏谷区夏播,也可在冀东北和冀西丘陵山地春播,在推广中注意正确使用除草剂,适期早播。

鉴定编号:国鉴谷2006003

作物种类:谷子

品种名称:冀谷25(区试代号:528)

选育单位: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

品种来源:WR1×冀谷14

特征特性:生育期86天,绿苗,株高114.0cm;在亩留苗5.0万株的情况下,亩成穗4.63万穗,成穗率92.6%;穗纺锤型,松紧适中,穗长17.6cm,单穗重12.6g,穗粒重10.6g;出谷率84.1%,出米率76.9%,黄谷黄米,千粒重2.77g。米色浅黄,米色一致性上等,在2005年3月中国作物学会粟类作物专业委员会举办的“第六届全国优质食用粟鉴评会”上被评为一级优质米。经农业部谷物品质检验检测中心化验,小米含粗蛋白12.99%,粗脂肪4.27%,直链淀粉21.15%,胶稠度90mm,碱消指数(糊化温度)3.0级,维生素B1 7.4mg/kg,赖氨酸含量0.28%。经2004~2005年全国谷子品种区域试验鉴定,该品种抗倒性为2级,抗旱、耐涝性均为1级,对谷锈病抗性为2级,对谷瘟病、纹枯病抗性均为1级,抗白发病,红叶病、线虫病发病率较低。

产量表现:2004~2005参加全国谷子品种区域试验,2年平均亩产345.94kg,比对照豫谷5号增产8.70%,居2004~2005年参试品种第二位,2年21点次区域试验中17点增产。2005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362.78kg,比对照增产8.28%,居参试品种第三位。

栽培技术要点:播种前灭除麦茬和杂草,每亩底施农家肥2000kg左右或氮磷钾复合肥15~20kg,浇地后或雨后播种,保证墒情适宜。夏播适宜播种期6月15~30日,适宜行距35~40cm;在唐山、秦皇岛及河北省西部丘陵区晚春播适宜播种期5月25日~6月10日,适宜行距40cm;在山西中部、辽宁南部、陕西大部分地区春播适宜播种期5月20日左右,适宜行距40~50cm。夏播每亩播种量0.9kg,春播每亩播种量0.75kg,要严格掌握播种量,并保证均匀播种。配套药剂使用方法:播种后、出苗前,于地表均匀喷施配套的除草剂80~100g/亩,兑水不少于100斤/亩。注意要在无风的晴天均匀喷施,不漏喷、不重喷。谷苗生长至4~5叶时,根据苗情喷施配套的间苗剂80~100ml/亩,兑水30~40kg/亩。如果因墒情等原因导致出苗不均匀时,苗少的部分则不喷施间苗剂。注意要在晴朗无风、12小时内无雨的条件下喷施,间苗剂兼有除草作用,垄内和垄背都要均匀喷施,并确保不使药剂飘散到其它谷田或其它作物。喷施间苗剂后7天左右,杂草和多余谷苗逐渐萎蔫死亡。谷苗8~9片叶时,喷施溴氰菊脂防治钻心虫;9~11片叶(或出苗25天左右)每亩追施尿素20kg,随后务必耘地培土,防止肥料流失,并可促进支持根生长、防止倒伏、防除新生杂草。及时进行防病治虫等田间管理。

鉴定意见:该品种于2004~2005年参加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的全国谷子品种区域试验,2006年2月经全国谷子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通过。建议在冀、鲁、豫夏谷区夏播,也可在冀东北和冀西丘陵山地春播。该品种配合使用化控间苗技术和专用除草剂能够达到简化栽培效果,在推广中应注意配套药剂的合理应用。

鉴定编号:国鉴谷2006004

作物种类:谷子

品种名称:豫谷12(区试代号:安谷1508)

选育单位:河南省安阳市农科所

品种来源:Ch豫谷2×安2367

特征特性:生育期86天,浅紫苗,株高124.7cm;在亩留苗5.0万株的情况下,亩成穗4.51万穗,成穗率90.2%;穗纺锤型,穗子偏松,穗长19.4cm,穗重13.4g,穗粒重10.6g;出谷率79.1%,出米率78.3%,千粒重2.74g,黄谷,米色浅黄。经2004~2005年国家谷子品种区域试验鉴定,该品种抗倒性4级,抗旱性为2级,耐涝性为1级,对谷锈病、纹枯病抗性均为2级,对谷瘟病抗性为1级,抗白发病,红叶病、线虫病发病率较低。

产量表现:2004~2005参加全国谷子品种区域试验,2年平均亩产335.49kg,比对照豫谷5号增产5.41%,居2004~2005年参试品种第三位,2年21点次区域试验中17点增产。2005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367.81kg,比对照增产9.78%,居第二位。
栽培技术要点:播前底墒充足,施足底肥。在华北夏谷区5月25日~6月20日播种。及早间苗、定苗,孕穗期亩追施尿素15kg,及时防治病虫害。

鉴定意见:该品种于2004~2005年参加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的全国谷子品种区域试验,2006年2月经全国谷子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通过。建议在冀、鲁、豫夏谷区夏播种植,在推广中要加强后期管理,注意防倒伏。

鉴定编号:国鉴谷2006005

作物种类:谷子

品种名称:九谷13(区试代号:9611-2)

选育单位:吉林省吉林市农科院

品种来源:83112×九谷9号

特征特性:生育期126天,株高156cm;穗纺锤型,松紧适中,穗长25.6cm,穗重19.5g,穗粒重14.6g;出谷率77.2%,千粒重2.9g,黄谷白米。2005年在中国作物学会粟类作物专业委员会举办的“第六届全国优质食用粟鉴评会”上被评为二级优质米,经农业部谷物品质检测中心(哈尔滨)检测,小米含粗蛋白10.93%,粗脂肪4.48%,直链淀粉21.17%,胶稠度134.8mm,碱消指数5.0。经2003~2005年全国谷子品种区域试验鉴定,抗倒性、抗旱性、耐旱性均为1级,对谷锈病、谷瘟病、纹枯病、黑穗病抗性也为1级,抗白发病。
  
产量表现:2003~2004年参加全国谷子品种区域试验,2年平均亩产313.4kg,比统一对照公谷60增产5.6%,居2003~2004年参试品种第二位。2005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254.7kg,比对照增产15.5%。

栽培技术要点:适于中等以上肥力土壤种植,应适当使用有机肥做底肥,播前晒种2~3天。4月末~5月初播种为宜。及早间苗、定苗,亩留苗不宜超过4.2万株,及时防治病虫害。及时收获,以腊熟末期或完熟期收获最好。

鉴定意见:该品种于2003~2005年参加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的全国谷子品种区域试验,2006年2月经全国谷子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通过。建议在吉林省中、东部和辽宁省铁岭、朝阳,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以南种植,在推广中注意合理密植,亩留苗不宜超过4.2万株。

 

友情链接:  中国农业信息网    |    中国天气    |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    中国农业科学院    |    陕西农业网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主办 : 农业农村部小宗粮豆专家指导组      承办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小杂粮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 2003-2018   小杂粮网(mgcic.com)    陕ICP备16012101号-4

地址 : 陕西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邰城路3号   联系邮箱 : mgcic.com@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