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瑰宝――红石峡摩崖石刻
与长城镇北台遥相呼应,红石峡摩崖石刻作为一处秀美瑰丽的风景,为世人所瞩目。这座罕见的大型摩崖石刻群,位于榆林城北5公里,因山皆为红石,故得名为红石峡。榆溪河穿峡谷而过,行走于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漠的交界处,穿明长城而南行,石刻位于长城以内的河谷两侧。
红石峡最早开凿时期至少可追溯到宋代,有近千年的历史。东崖为宋元古刹雄山寺。峡两岸普渡桥飞架东西,势若长虹。东西两崖存在自明成化年以来,大小摩崖石刻字幅185块,其中东崖126块,刻字大的有4米见方,小者仅有0.03米见方,字幅长宽有1.8—44.8平方米不等。石刻有题诗、记功、纪游、喻景、抒怀等,书法真草隶篆俱全,并兼有蒙文,笔法各异,镌刻有别,今存有巨幅题记84幅。
峡内景色宜人,夕阳西照,红石映目,故名“红石峡”。其石刻艺术,被誉为“塞上碑林”,是边塞长城上罕见的一道风景线。
榆林被称为“边关古城”,也因其拥有以榆林卫城、统万城、杨家城和府谷旧城为代表的古城景观。
小北京――榆林卫城
榆林古城属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又称榆阳,雅称驼城。古城标志性建筑的布局独具匠心,即在同一中轴线上呈现“南塔北台、六楼骑街”的格局,有“小北京”之称。这些建筑高低错落,遥相呼应,展显传统建筑讲究的和谐对称。此外,城池依山傍水,城墙宽厚高大,又现一座塞上古城在军事上的雄伟。以上特点在我国明清古代城市建设中也是独一无二,被誉为全国最具特色的古城之一。
榆林古城城墙,从始建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先后经历了三次大规模的扩建。榆林古城被誉为“小北京”,就源于古城内那些长街短巷青砖铺就、纵横连缀的一个个四合院落,这些院落源自明、清两代驻边大员对于京城生活环境的留恋,所以对京都建筑加以复制。其他地方官员、商贾等也纷纷效仿,一般居民也自然跟随。时长日久,在这塞外边地,就有了这样一座独具特色,让人惊讶的古城。老舍为其所吸引而写出了《绿树清泉的榆林》,直至离开榆林,老舍还意犹未尽,其长诗《剑北篇》的《清涧—榆林》,又回味了对榆林的留恋。
榆林古城,至今尚有明、清特色的长街——六楼骑街。街面青砖灰瓦店铺相连,数百条小巷内,保存完整的四合院建筑有700余座;房屋保存较完整的200多栋。这些民宅多为砖木结构,在形式上有独式四合院、两院式四合院、穿院式四合院等。
大夏国都――统万城
被称为“白城子”的统万城,位于靖边县东北约80公里,是我国东晋时匈奴族首领赫连勃勃建立的“大夏国”都城。城建造于公元413年,是至今保存基本完好唯一的早期北方少数民族王国都城遗址。统万城独特的建筑形式及各类珍贵文物,正在处于世界文化遗产申报进程中。
榆溪胜境——青云寺
位于榆阳区东南6公里的青云乡青云山上,是合道、佛教于一体的寺观 。寺始建于明代,三迁而至今址。民国17年(公元1919年)重修扩建,总占地面 积40余亩,是陕北最大的仿古建筑群。全寺庙所建筑约300间,均为砖砌拱窑。寺内大小殿院十四处,牌楼二座,楼台殿阁,此起彼伏布局谨严,铺排得宜。
“文革”中青云寺遭到破坏,殿内工艺精湛的石雕、泥塑、壁画以及堪称工艺 佳品木牌楼私碑喝等荡然无存,其它砖雕、亭阁不同程度亦遭破坏,从1981年起当地群众自筹资金陆续对青云寺各殿宇进行修复。
寺庙各殿宇原有比例适度大小不等的雕塑神、佛像共705尊,这些佛像姿态万千,栩栩如生。此外,庙内还有作工精巧、丰姿多彩的木雕、砖雕、壁画等不计其数,集中体现了民间巧匠的精心创作。
边塞江南,豪迈婉约
榆林地处黄土高原与毛乌素沙漠的交接地带,地域广阔,地貌独特,既有高原流水,又有大漠沙海。榆林被称之为“边塞江南”,是因其拥有以无定河湿地、晋陕峡谷、神木红碱淖等为代表的水色风光。在这里,长城自西南-东北向斜贯榆林,以此为界,榆林地质、地貌、植被内外两重天。以万里长城为背景,在榆林各处能够欣赏到黄土、丘壑、大漠、黄沙、荒草、红石、黄河、绿洲、沃野、古树、碧水、蓝天等,多种不同风格禀赋的景观高度并存、云集,织就一幅幅鲜活靓丽、极具江南风情的边塞图画,于沧桑中透出的葱笼婉约。
中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红碱淖
在陕西省最北端的神木县境内,有一个著名的沙漠湖泊--红碱淖。红碱淖是陕西省最大的湖泊,也是中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堪称"大漠奇观"。
"淖"是蒙古语,意思是水泊、湖泊。红碱淖地状似三角形,东西最宽处10公里,南北最长处12公里,水面面积67平方公里,湖岸线长43.7公里,平均水深8.2米,水最深处10.5米,湖面海拔高为1200米,属高原性内陆湖泊,四周有7条季节河注入,水源补给量与水分蒸发量平衡,水位稳定,30余种野生禽类在这里繁衍生息。
红碱淖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高原气候,形成颇具特色的自然景观。烟波浩淼的湖水,一望无际的草原,起伏连绵的沙丘,清爽宜人的气候,成为周边三省区著名的旅游、休闲胜地。每逢夏秋,远近游客纷至沓来。冬季的冰雕,更是一个神奇的冰雪世界。红碱淖盛产10多种淡水鱼,年产量在20万公斤以上。湖的岸边有一个红石岛,最窄处仅有200米与陆地相连。岛屿上和湖边还栖息着30多种野生禽类,尤其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遗鸥和二级保护动物白天鹅弥足珍贵,春秋时节数万只遗鸥和白天鹅来此栖息,群起群落,引人入胜。不远处有尔林兔草原,大可领略“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风光。
西北道教传奇名山――白云山
白云山位于佳县城南5公里,属典型的庙观文化,供奉200多尊神祗。它把传统的儒家文化、宗教文化、黄河文化、黄土文化和民族文化等有机地熔于一炉,不失为一座巨大的文化宝库。
白云山古称双龙岭,亦叫嵯峨岭,后因终年白云缭绕,而称白云山,庙也因“山门无锁白云封”而叫白云观。明万历四十六年,万历皇帝朱翊钧给白云山亲颁圣旨一道,亲赐御制《道藏》4726卷,从此白云山声名大震。
由黄河滩直达山顶的庙路由六百多级石阶组成,坡度陡峭,人行其上,有陡生腾空之感,惊心动魄,古有“神路”之称。五龙宫为白云观底层建筑,由正殿、两廊、观音楼等组成,富丽堂皇。五龙宫往上依次建有四道天门,再往上的真武殿是白云观主体建筑,面宽五间,屋宇高大。真武殿前左右分别建有钟、鼓楼,钟鼓嘹亮清脆,隔河对岸山西境内也清晰可闻,“白云晨钟”被誉为佳县八景之一。围绕真武殿,各种建筑星罗棋布。有藏经阁、瑞芝阁、超然阁、七圣楼、玉皇楼、文昌楼、东岳庙、关帝庙、三灵庙、二斗祠、圣母祠、三清殿、三宫殿、白云洞等。凡是能修建的地方,都筑起了大大小小的房屋,楼阁参天,回廊相接。远望山顶,松柏掩映之中,庙宇重叠,金碧辉煌,好似飘浮于白云之中的仙宫,因此有“白云胜景”之誉。
庙内还有一千五百余幅彩色壁画,内容以道教故事、佛教经变故事为主,也有山水人物,色彩绚丽,构图匀称,是古代陕北民间艺术佳作。每年农历四月八日为白云山庙会日,庙会期间,内蒙、河南、山西、陕酉、甘肃、宁夏等地各族人民纷纷来此朝山、旅游和进行交易,最多时一天达十万余人。
此外,白云山道观还是整个西北地区最大的明代古建筑群,大小庙宇殿堂鳞次栉比,大处看雄伟壮观,小处看精美绝伦。在白云山道观上还可以望见不远处的黄河大峡谷,苍劲的陕北黄土风光一览无遗。
白云山在近代史上也是赫赫有名,1947年,毛泽东转战陕北来到佳县,曾两次登游白云山,并游览了白云山庙会,兴致勃勃地与老乡们同乐。毛泽东曾一度提出要保护这些文化遗产,所以伫立于天地间的白云山,得益于毛泽东的钟爱,幸免于“文革”之浩劫,完整地保存了下来,成为一大旅游胜地和文物宝地。
能源新都,希望之城
除了自然及人文风光外,榆林还拥有罕见的能源宝藏,堪称中国能源大市。目前,全市已发现8大类48种矿产。煤炭预计储量2714亿吨,探明1660亿吨,神府煤田是世界七大煤田之一。最近在吴堡探明特优焦煤储量15亿吨。天然气预计储量5万亿立方米,探明储量7474亿立方米,是迄今我国陆地探明的最大整装气田。气源主储区在靖边、横山两县,最近在米脂、清涧境内也发现大型天然气田。石油预测储量11亿吨,探明储量3亿吨,油源主储区在定边、靖边、横山、子洲四县。湖盐预测储量6000万吨,探明储量330万吨。岩盐预测储量6万亿吨,约占全国岩盐总量的26%,探明储量8854亿吨。此外还有较丰富的高岭土、铝土矿、石灰岩和石英砂等资源。
榆林矿产资源的潜在经济价值超过30万亿元,位居全国各地市前列,成为未来国家能源重要接续地。
据榆林市旅游局雷亚星局长介绍,未来,榆林将针对黄河沿线、长城沿线进行新的开发,形成两条不同特色的精品带,有效整合、活化各种旅游资源,拉开榆林旅游生产力布局。其中,长城沿线将充分展现边塞风情,形成斜贯榆林的黄金旅游通道;黄河沿线将展现晋陕黄河峡谷风情,串起系列古城。
友情链接: 中国农业信息网 | 中国天气 |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 中国农业科学院 | 陕西农业网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主办 : 农业农村部小宗粮豆专家指导组 承办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小杂粮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 2003-2018 小杂粮网(mgcic.com) 陕ICP备16012101号-4
地址 : 陕西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邰城路3号 联系邮箱 : mgcic.com@126.com